退出臉書生活圈將近半年,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決定關閉的原因其實並沒有那麼單純,原因之一:因為失戀所以決定與原來的世界拉出一段不被刺傷的距離,在那種意志消沉的狀態任何一滴點關於愛情的氣息都足以摧毀極端敏銳的神經,就算那些幸福看起來只是短暫的假象,仍然挾帶足夠的力道直搗心裡突然被拔空的區塊橫衝直撞,撞得自己頭昏腦脹,你只能在一瓶又一瓶酒與情歌之間發呆、脫力、痛哭或是尋找失憶的辦法,生活像極了一顆漏了氣的籃球,就算再怎麼用力拍打,也只會一動也不動躺在地板放棄掙扎,原因之二:不想看著與自己無關的人各種故作姿態的自拍與討拍,那些比思念還濃的妝與亟欲吸引他人觀看的目光,總是喚起心底深處毀滅的慾望,一半以上的動態消息去除了偽裝之後都是長成同一種樣子,實在想不到任何需要花時間在上頭的理由,真正重要的人無論如何總會找到聯絡方式,不會因為少掉了一種工具就斷了思念,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感情也太廉價易碎了;原因之三:資訊來源太過龐雜,當然要關心的議題很多沒錯,從羅瑩雪到流浪狗、就職大典上又一次被歧視的原住民還有被水上摩托車入侵的蘭嶼,臉書固然有來自各方高手的資訊,但是啃完一篇紮實的報導都要花上許多時間了更何況臉書上飛去橫來的上百篇,想一想應該要自己控管資訊的入口,而不是被資訊玩弄於股掌,寧願針對一篇認真細讀並沉下心來思考也不願讀了走馬看花一百篇,原因之四:我只是想耍自閉,偏執地認為生活裡必須要有孤獨的時間,或是說,有些時間只適合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我在《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聽到了過去那個思緒混亂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的自己,聽到了另一個人如何處理孤獨與自閉,拿支鉛筆用一種簡潔不拖沓的方式,素描心中的黑暗與光明,在這樣一個公私界線愈來愈模糊的時代裡,試著與自己徹底坦白。打掉臉書雖然只需要按幾個鍵,稱不上是多麼偉大的手段,但對那時候的我來說卻意味著重新打造一種生活,一種不那麼厭煩而無味的生活,然而,這並不代表與他人切斷聯繫,在臉書之外的世界仍然持續與朋友們保持互動、交換意見、抱怨生活、為麻煩事想出解答,或者對著哪個腦袋有洞的高官比個中指罵聲幹。
幸好還能擁有這樣一個恰好的房間,雖然悶熱不通風偶爾潮濕,但至少還有幾本書、幾片CD、一手啤酒、一鍋一爐、一起噴垃圾話和大道理的朋友,加上一些時間的空檔可以記下這些不太美妙的心理狀態,當然還有遠在南方偷偷睡著的你。
我好想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