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赤楊《空城》(2018)

赤楊的《空城》是我今年重播最多次的台灣專輯,他們的音樂漫出一股陳舊的美麗,彷彿久放的書籍側面長出的泛黃書斑,那是與時間的不仁慈對抗無數次後留下的痕跡,所有的傷與不傷,都藏在書頁裡,等待困頓的人前來翻閱。

赤楊的搖滾樂像是平靜的海波浪,起伏均勻的表面鋪上溫和的藍色漸層,靠近後會有滋味略鹹的飛沫撲鼻而來。令我想起我多年前在蘭嶼酒醒後第一眼見到的,沐浴在清晨裡的風景,潔淨、飽滿的陽光包覆海面,不留情的閃爍光線絲毫不刺眼。他們的歌詞經常以海為訴情的對象。例如「海闊天空好山水,沈浮著我的傷悲」,傷悲必須在風景中才能化解,而非混擬土與鋼筋,那只會反射成低沉的哀鳴;「對著大海咆哮,踩踏泥土和草」,海如果說自己的心胸最寬大的話,應該沒有人可以否認。都可以廣納百川了,一粒米的煩憂算得了什麼呢。

他們多數的歌曲露出被都市禁錮卻有無力解放的心境,那裏太吵太擁擠太冰冷太多的訊號,這一個個「太」構成了歌詞的骨幹,赤楊不為骨幹填上血肉也不為它穿上華美的衣服,而是面對著骨幹沉默、沉默、沉默,偶爾搭上它僵硬的肩膀喃喃自語,激動時分會果斷給出一拳造成手背瘀血。作詞者並不針對帶刺的城市提出帶刺的批判,而是柔軟地在尖刺密布的夾縫裡翻身,作作不怎麼高明的白日夢,描繪逃走的藍圖,縱使最後只成就一張沒有出口的迷宮。被城市生活重挫過的人們,無論最後決定妥協或是抵抗,都已經成就一種非凡。

在一大片裝ㄎ ㄧ ㄤ作勢的小厭世廢墟裡,還有樂隊唱著「生活再艱苦從不投降」、「我絕不讓自己沉沒,這滄濁的海洋。」等等腳踏實地的歌曲,一磚一瓦搭建被摧毀殆盡的精神堡壘,實在令人振奮。

上個週末參加愁城舉辦的小誌活動時巧遇主唱詹儒,當時被主辦單位的威士忌特調弄到有點醺的我試圖吐出連續的句子,向他表明我對於赤楊的喜愛,不知道它有沒有聽懂。以下為還原對話:

「我特別喜歡〈老人與海〉老人與海和〈淡水〉。」
「我也很喜歡?」
「什麼時候會出下一張專輯呢?」

之後就斷線了只記得破碎的詞,不過我記得有出現「新歌」這兩個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