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Against me!《Reinventing Axl Rose》(2002)
龐克從來就沒有死過,是你的心死透了。
新鼓手Atom Willard加入之後現場能量更加沸騰,然後Grace的長髮飄逸,很美。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SOIL & PIMP SESSIONS《Circles》(2013)
SOIL & PIMP SESSIONS的音樂不只是爵士,接續上面的打招呼情境,假設路口對面的那個人就是SOIL & PIMP SESSIONS,在我說完「哈囉,搖滾」之後,他不但不會尷尬,還會笑著回我「其實我是搖滾的朋友,嘻哈的兄弟,黑人音樂與電音的同班同學,揪咪。」說他們的音樂包山包海一點也不為過,甚至連天空都包了,在這張《Circles》裡每一首歌都找了風格迥異的音樂人合作,每聽一首就像打開福袋一樣驚喜,舉例來說第二首<殺し屋危機一髪>找的是鼎鼎大名的椎名林檎,但是我跟她比和爵士還陌生,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開頭總會想到<失戀陣線聯盟>。個人最喜歡的第三首<Light Blue Soldier>,由嗑了藥的吉他帶頭和喇叭、鼓一起競速,讓人興奮又心慌會不會超速翻車的solo從頭飆到尾,最後和鋼琴殺出重圍的那段衝刺特別精采。下一首<Iceburn>是很有趣也很有戲的一首歌,從前半段穩定輸出的Beat大概猜得出這一首是和嘻哈掛的音樂人合作,歌曲中段喇叭和鋼琴的加入搶回了丰采,但是一個加速之後換成是董茲董茲的電音猛炸。在百無聊賴的冬夜裡聽著這張專輯,想起了《刺激1995》裡囚犯們聽到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時肅然起敬的眼神,開始想像夏天陽光落在海平面上上的銀色波浪,以及溫暖的空氣熨貼臉頰的觸感。
感謝好友C的推薦,下次遇到爵士時應該能夠順利和他做個朋友。
其他專輯的歌,起來跳支舞吧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張震嶽《我是海雅谷慕》(2013)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Deathhammer《Evil Power》(2015)
趁機唾棄一下我他媽好像回到60年代當嬉皮這種透過音樂高唱空泛信仰愛與和平的爛話,讓我啐一嘴口水然後大喊好好活在現代吧。
完整專輯試聽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Westkust《Last forever》(2015)
瑞典瞪鞋團Westkust做到了,無意間聽到他們的首張專輯《Last forever》的第一首曲<Swirl>時便立刻蓋上「這團有搞頭!」的章,不執著於反覆製造令人倒彈的音牆和耽溺的情緒堆疊,取而代之的是暢快的後龐克鼓擊搭上亮麗的吉他旋律貫穿整張專輯,男女主唱都使用較為外放的唱法而不是瞪鞋裡常見的含糊不清的細雨呢喃,人聲與各個樂器的音量調和的剛好,非常適合在寒風獵獵的冬天關在房間裡想像春天天空的清朗與陽光敷上肌膚表面的感受。<Jonna>裡空氣感十足的吉他和悅耳的旋律完全是經典瞪鞋團Lush的復刻(他們也在去年宣布復出了)。<Summer 3D>則是Dream-pop的味道稍多的的曲子。整張風格齊一又容易入耳,不黏牙也不死甜,唯一的建議是音量要開到最大!
PS.非常喜歡女主唱Julia Bjernelind陰森的氣質,彷彿從中世紀的歐洲古堡飄出來的美艷女鬼,好想被她吸一口血>///<。
Suis La Lune《Distance / Closure》(2015)
(有興趣的自行搜尋維基百科Screamo條目,記得要看英文,中文的是鬼扯)
來自瑞典的Screamo團Suis La Lune去年發了一張包含四首曲子的EP《Distance / Closure》,目前累積兩張專輯五張EP,在他們的音樂中除了後搖滾之外還可以聽到許多Midwest-Emo慣用的表現手法,清亮悅耳的吉他旋律緩和了Hardcore的焦躁不安。與第一張專輯相比這張EP緊湊許多(很多首歌快要搔到癢處就戛然而止除了最後一首,第二張沒認真聽先略過),多了鋪陳的橋段卻不會拖泥帶水,透過適當的換檔變速解除無聊的可能。個人最喜歡第三首歌<Better parts>,在短短的四分鐘內只利用三個段落便製造出張力,開頭一小段鋪陳後瞬間加速,利用簡單的頓點調味,愈疊愈高的甜美樂句連續噴發,兇惡的Hardcore也可以玩得很優雅。
直接附上樂團的Bandcamp
第一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My mind is a birdcage>,硬漢失戀必點單曲。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Deafheaven《New Bermuda》(2015)
個人對於Blackgaze這個混種樂風沒什麼興趣,所以聽完當年橫掃各大榜單的專輯《Sunbather》(2013)也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如果用球員來形容的話就是快艇隊的Josh Smith,防守、進攻和控場都會一點,但是放在球場上跟行屍走肉一樣,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沒什麼大不了的,尤其是那種又不黑金又不瞪鞋的吉他彈法實在覺得很不耐聽,唯一的亮點就是幾個段落轉換造成的高度反差引起的聽覺震撼,還有俗麗的樂句和黑腔的搭配令人耳目一新,但仍不足以留下印象,聽的那一剎那大浪來襲好不刺激,潮水退去就知道誰沒有穿褲子了,然後一堆中文評論說他們是黑金屬的文青團,實在搞不懂為什麼聽個音樂也要區分文不文青,陳芳明說台灣文學史要用加法而不是減法,我認為音樂也是,包容重於排擠,推廣重於治療,不要再畫小圈圈啦。
去年發行的《New Bermuda》深得我心,擺脫了上一張同時耍玩太多元素的缺點,不再迷惘於融合各種樂風,重新丟進爐火燃燒重鑄,以Black metal為主軸,Shoegaze和Post Rock為配菜。果然退一步海闊天空,火候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處,能夠提振主菜味道但又不搶戲,保留了上一張裡那種犀利的橋段轉換與銜接。第一首<Brought to the water>即是代表,不三不四的吉他痛調終於修正為純正的黑金屬味道(幹你們黑金明明就玩得很好啊),最後那段如果單獨聽大概沒什麼感覺的鋼琴演奏也在前面的鋪排之下顯得雋永,簡單的編曲反而更能凸顯動靜之間的爆發力。最後一首歌也是我最喜歡的<Gifts for the earth>,橋段最豐富的一首但每一次的體位(?)變化都溫柔地做好做滿,愉悅與驚喜感得以峰峰相連到天邊,最後甚至連木吉他都用上了,類似某些後搖滾團的玩法但他們功力高強許多,不會過度專注於爆炸的那一章節而遺忘前後文的氣氛營造,段落與段落之間沒有刻意為之的痕跡。好的曲子就像一條河流,上、中、下游沒有精準的界線,但是各有獨特的風景,必須按照順序細細品嘗才能抵達大海。
I imagine the end.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那天在你家樓下
點燃生日的蠟燭
等待你的氣息
融化燭火
融化思念
融化阻擋我們相愛的那場冷鋒
讓世界回到
適合戀愛的亞熱帶氣候
一支蠟燭怎麼夠呢
請給我一個吻
作為點燃其他的暗號
嘴唇相接的那一刻
遠方樓頂冒出了火
一棟接著一棟
連同掌心這支
圍成心的形狀
用這座燃燒的城市
為你祝福
噓
不要吹熄
謝謝你
讓世界回到適合戀愛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