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The Smiths《Queen is Dead》(1986)

上周末參加好友Y的婚禮才意識到人生不知不覺也走到了被紅色炸彈襲擊的年紀,原先對婚禮的制式流程與號稱沒有保存期限的愛情誓約沒有好感,但親臨現場的感覺卻與想像中的不一樣,搖滾區的氣氛感染力之強大,終究淹沒了心中對於婚禮雜七雜八的負面觀感,尤其是新郎新娘進場、燈光聚焦在兩人身上的那一刻,真的會讓人相信他們會無視於命運的變化攜手共老,一起分享快樂與悲傷,抵抗生活的磨難,那時候我想起了亨利.皮耶.侯歇的《夏日之戀》裡的那句「如果你願意,老的時候我們在一起。」還有The Smiths的〈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浪漫要「死」的一首情歌,把自己整個丟進去愛情裏頭,把青春浪費掉,把死在愛人的身旁當作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成就神聖的你與我。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收錄在《Queen is Dead》這張專輯裡,與上一篇寫的Death Angel分別展示了同一時期美國和英國的音樂樣貌-美國是風風火火的Thrash Metal和即將萌芽的Grunge;大西洋的對岸則是The Smiths的憂鬱與自省,他們幾乎憑一己之力扭轉了英國當時的音樂風景-將當時流行的扭扭捏捏的合成器音樂帶回以吉他為主的搖滾,這必須歸功於Johnny Marr迷人的吉他,那種功力就是如果把其他樂器抽掉只留下吉他也不會覺得無聊,也能成就一首完整的歌,靠精巧的和弦偏排就能完成鋪陳、敘情以及高潮的營造,充滿情感卻不會濫情,排解情緒的出口開得恰好,那些骯髒不堪的情緒能夠以穩定速度的化成甜美旋律流出,搭配主唱Morrissey如詩般的歌詞和稍微浮誇、偏離正軌的唱腔,直視心裡深處的孤獨,細膩的洞察力將充滿坑洞的人生看得一清二楚,一個細縫都不放過,但這群人並不打算用音樂拯救大家,反而告訴我們就隨著人生這場莫之能禦的洪流游吧,游得愈遠愈好,到達一個沒有記憶的地方,忘記自己曾經是孤獨的。

對The Smiths有興趣的可以看這篇何穎怡的猛文,關於The Smiths被引進台灣的歷史。


Life is very long, when you're lonely
Life is very long, when you're lonely
Life is very long, when you're lonely
Life is very long, when you're lonely
很重要所以連唱四次。




 And if a ten ton truck
Kills the both of us
To die by your side
Well the pleasure, the privilege is mine
愛的深處無怨尤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我更喜歡吉他手Johnny Marr的版本,有別於原唱Morrissey愛到瘋癲、願意與對方共赴黃泉的張狂口吻,Johnny Marr就是把自己關在房裡告解反省,徹底接受失戀的情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